艺术百家

学术论坛

  • 网络电影产业的构成及特色呈现

    丁磊;邢大川;

    网络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从文本到产业都呈现出了异于传统电影的特征。网络电影产业的构成既部分地延续了传统电影产业的结构,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通过点击率、评价体系、泛网络流量等分析网络电影产业的构成,进而论证网络电影产业的特色呈现。重点论证了网络电影产业的双向循环模式、分账模式、票房延续性等内容。指出网络电影逆向循环的产业特征以及点击率延续性等特征,突破了传统票房的经济制约,为电影产业开辟了新的可能。

    2018年24期 No.717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6 ]
  • 中国网络电影健康发展生态的构建

    张罗箫;

    网络电影的发展是电影运用新兴技术丰富自身表现力和传播方式的必然需求。网络电影从出现到发展,存在诸如价值观的"泥沙俱下"与形式的"野蛮生长",资本的"急功近利"与内容的"山寨跟风",大众评价的"恣意狂欢"与群体极化的"语言暴力"等问题,构建中国网络电影的健康发展生态势在必行。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导向与监督管理,网络电影行业要自律与自强,网络电影传播平台要自律与规范,网络电影批评与评分要自律与规范。

    2018年24期 No.71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3 ]
  • 打工小说影视化过程中的身份问题转换研究

    胡清波;

    进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是打工小说表现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文学创作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而在影视化过程中,身份认同问题常常被意识形态和市场所裹挟,现实性和批判性都被大大地弱化了。主旋律打工电影多以农民工在城市艰苦打拼,最后获得成功的奋斗历程作为主要内容,将异乡人漂泊的辛酸改写为积极认同和融入城市的市民化故事。喜剧打工电影则将农民工的话题度与消费市场相结合,在娱乐化的传奇美学中解构了严肃的主题,两种改编形式都远远没有触及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本质。

    2018年24期 No.71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1 ]
  •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转向

    赵贵清;

    中国第五代导演将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推向巅峰,无论是张艺谋、陈凯歌还是田壮壮等人都在各种类型片中践行着现实主义。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创作是常规的、传统的,在展现中国社会现状的同时,也进行着极为犀利的批判主义。而在中国电影商业化进程中,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类型片中的新现实主义创作,这些电影形式上繁杂多变,却保留了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精神,即真实、自然与批判,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正在经历着重要转变。

    2018年24期 No.717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1 ]
  • “凝视”理论与女性主义电影研究

    孙峰;

    "凝视"理论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当中,"凝视"理论消解了西方二元对立结构当中男性与女性的绝对对立,将女性从"被凝视"中解放。在女性主义与电影高度融合的过程中,"凝视"理论同样深刻影响着女性主义电影的发展,甚至可以作为分析研究当代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工具。大银幕中的女性意识到镜头的凝视与压制,从镜头的凝视中走出,模仿镜中虚幻的"我",在"大他者"凝视中成长,等等。

    2018年24期 No.71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195 ]
  • 当代日本电影底层叙事研究

    穆彤;

    电影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对电影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电影在反映文化内容的同时,也投射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与精神世界。在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的当代,日本电影市场很显然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与其他国家争先恐后模仿好莱坞大片不同,日本电影始终有着自己的发展步调与创作内容。21世纪以来,日本电影在底层叙事方面不断发掘,深入剖析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精神世界,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独具人文关怀的底层叙事文化。

    2018年24期 No.71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4 ]

新锐视点

  • 符号叙事的层递模型:徐克“黄飞鸿”电影中的现代性事物

    袁道武;

    作为系列电影,"黄飞鸿"电影的数量之多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创下了纪录,然而对这个系列电影的研究则基本集中在其作为文化现象和类型电影的表征,本文则选取这个系列中徐克主导创作的作品,将其中的现代性事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图像学和形式主义叙事学的相关方法论,参照宏大和中观理论结合的方式,实证地探究此系列影片中现代性事物的内在逻辑和意义生成路径。

    2018年24期 No.717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酷儿电影叙事嬗变

    丁越;

    在新世纪平权主义愈演愈烈并实现突破式发展时,女性电影、酷儿电影等平权类型片也步入了创作的新时期。平权主义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都在大银幕上有着一一呈现,女性电影或酷儿电影也在理论发展过程中有着渐近的嬗变轨迹。尤其是酷儿电影,从最初登陆大银幕的禁忌与隐晦、窥视与猎奇,直到近期酷儿电影呈现出的常态化创作趋势,酷儿电影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从理论、文化到艺术形态的推进式发展。

    2018年24期 No.71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 论生态文化的动画表达

    孙晗;彭志军;

    当代,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自然灾害、物种消失等问题,人类开始反省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人类文明致力于发展生态文化,提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文明,同时当代也是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以直观形象出现的动画艺术将视觉传播推向了顶点,并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文化同大众流行的动画文化结合起来,利用动画进行生态理念的传播,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8年24期 No.717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当代国产喜剧电影的狂欢化审美

    胡蝶;

    在当代国产电影中,喜剧电影堪称是最受观众与投资者喜爱的类型片之一。在部分人认为国产喜剧电影带给观众奇特热闹的视听以及酣畅淋漓的情绪释放时,也有部分人对其轻之厌之,认为大部分的国产喜剧电影都充斥着无聊、低俗的噱头,虽然能让人一时乐不可支,但却缺乏文艺作品必备的内涵与严肃性。而这种对立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喜剧电影所选择的狂欢化审美路向。文章以此入手,分析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趋向。

    2018年24期 No.71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8 ]
  • 电影《黄大年》的家国情怀与中国精神

    刘嘉任;

    《黄大年》是一部传记类型电影,具有传记片典型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叙事特征。影片用影像记录了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生平经历,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通过对事实的还原,真实再现了黄大年的主要事迹,体现出以黄大年为代表的学者身上所具有的家国情怀与中国精神。电影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影像书写方式,本身便承载了相应的社会媒介属性。将黄大年的真实事迹搬上银幕,有益于展现当代先进楷模的精神风貌与伟大情操,达成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的双重构建。

    2018年24期 No.717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9 ]
  • 蒂姆·波顿黑暗寓言式隐喻特征

    于彩凤;

    蒂姆·波顿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电影导演,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编剧。他所执导的影片哥特风格浓郁,令人过目难忘。每一部由蒂姆·波顿执导的影片,都像一部黑暗寓言,透着黑色幽默的冷冽,带着残酷的怪异童趣。充满暗喻特征的意象符码,指向心理创伤、自我成长与和解。所以,尽管影片风格诡异莫名,结局却往往温暖救赎,拥有独特的审美取向。

    2018年24期 No.71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导演评述

  • 张艺谋电影的诗意塑造

    韩颖;

    张艺谋导演以个性鲜明的电影作品存在于广大观众的认知之中。其善于对色彩影像画面进行独特敏锐的构造,巧妙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意境,并通过电影独特的镜头语言和叙事策略抒写胸臆,将对其个人现实世界的认知进行艺术化处理后加以呈现,传达给观众强烈的抒情言志意味。本文将从电影镜语的表达、叙事策略的运用和表意美学中的表意元素等方面对张艺谋电影的诗意塑造进行分析和探讨。

    2018年24期 No.717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张艺谋电影《影》的东方美学探究

    王瑜;

    张艺谋的电影带着浓重的东方情结,构成了张氏电影独特的东方印象。电影《影》是张艺谋2018年的最新力作,与张艺谋过去的影视创作不同,张艺谋改变了以往浓墨重彩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影片的水墨风格,黑白对比,阴阳轮转,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东方美学进行展示,其改变了电影创作对东方美学的刻板印象,体现了东方美学的多元化和可塑性,不仅赋予了《影》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后辈导演的创作给予了重要启迪。

    2018年24期 No.71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5 ]
  • 论张艺谋《影》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传播

    师莹;

    张艺谋在《影》这部电影作品中运用统一的水墨风格和一系列中国元素构建出一个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影像世界。尤其是中国太极哲学观念的加入赋予了整个故事生动的灵魂。张艺谋的《影》借助电影媒介和现代技术,用中国元素讲好了一个中国故事。探讨张艺谋《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内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实现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24期 No.71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3 ]
  • 论张艺谋《影》中的寓言化叙事策略

    黄冬冬;

    张艺谋导演的《影》从题目到角色、再到场景和中国风色彩,无不给全国观众带来一股视觉冲击和传统文化的暖流,张导演运用架空历史虚拟朝代的形式,把"影子"人性的主题融入,而且要权衡历史权谋、人性主题,还不能舍弃最擅长的风景色彩,所以张导演很好地融入了"寓言化叙事策略",让叙述的人物、主题和情节带着双层含义,既有意义的留白又能造成叙事的突转,让整部作品的艺术性和流动性展示得很完美。

    2018年24期 No.717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 从《影》管窥张艺谋的导演风格

    马瑶;

    水墨点染、浩渺烟波、黑白光影、太极阴阳,张艺谋在新作《影》中创造了一个极具东方美感的写意江湖,再次让自己的武侠片获得赞誉。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所进行的创造性尝试令观众耳目一新,但他依旧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在东方元素的运用、视觉效果的呈现等方面有着一以贯之的追求。同时,张艺谋也延续了自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探索个体生命的历史处境,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影像。

    2018年24期 No.717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7 ]
  • 《影》:张艺谋的诗意影像空间

    莘海莉;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非常重视电影空间造型,在他的电影中,影像空间从来就不是一种受现实束缚的描述性环境,而是周登富所指出的,能够进行各种造型风格尝试,能被赋予各种语义的"戏剧容积"。在其新作《影》中,张艺谋继续在影像空间的设计上进行自我突破,使其充满浓郁的诗意,为电影的叙事注入了别样的力量。文章从虚拟空间的嫁接,空间美学符号的运用,角色与空间的和谐关系三方面,分析《影》中空间的诗意性。

    2018年24期 No.717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影》与张艺谋电影的“生命意识”

    周芸;薛伟;

    生命意识指人对于自我与他者生命的存在状态、价值与意义等进行的有意识的思考。艺术与人的生命意识紧密相关,人创造艺术正是为了满足自我的"生命目的",电影也不例外。张艺谋的电影之所以常常进行视觉上的炫技,叙说具有传奇意味的故事,但又能为广大观众所感知理解,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一直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保持着对人性的关注。从《影》中不难看出,张艺谋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关切,对生命价值的探寻还远未止步。

    2018年24期 No.717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电影《影》中的美学原始意象分析

    陈师涵;

    荣格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师承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创立了自己的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原始意象"是荣格思想中与美学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荣格以此解释人们的审美活动。本文便以张艺谋执导的《影》为例,分析其中水墨、古琴、阴阳等美学元素所蕴含的原始意象,理解这些元素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的原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电影,理解荣格的审美心理学。

    2018年24期 No.71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影》的对比叙事浅谈

    陈艳华;

    张艺谋在新作《影》中,大量运用对比叙事的手法。一方面《影》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电影中如"女子/阴柔—男子/阳刚","影子/健壮—真身/衰朽","沛国(兵者诡道)—炎国(堂堂正正)"等对比都极为明显,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与先在经验;另一方面电影又让观众的期待逆向受挫,制造需要观众克服障碍才能理解的对比,并模糊善恶忠奸诚伪的界限。可以说,张艺谋在《影》中让观众看到了对比的力量。

    2018年24期 No.717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当代审美文化与《影》的景观叙事

    王砚;

    在当代社会已经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消费景观王国时,电影也开始向着景观美学的方向不断深入发展。对视觉的重视,是张艺谋电影在当代国产片中独树一帜的原因,在《影》中,张艺谋同样展现了自己在营造景观上的能力。电影中的景观对于物质景观有着高度延展性,既是人物的行动元,也具有浓厚的寓言和文化意味,在辅助完成讲述完整故事的同时,又使叙事富于诗性。在《影》中,张艺谋又一次进行了景观叙事的探索。

    2018年24期 No.717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从《影》看张艺谋的人性影像书写

    王丽霞;

    从《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到《归来》,再到新作《影》,张艺谋从来没放弃过在电影中进行人性的刻画。《影》在影像上以黑白色调为主,与张艺谋以往的色彩丰富、场面宏阔的商业片迥然不同。影片虽然也有战争场面,但都保持了一种分寸感,视觉美学被用以服务于人性的刻画。在《影》中,影像成为电影人直面人心、言说人在身份认同中的困惑、在欲望诱惑下的精神癫狂等状态的重要话语。

    2018年24期 No.717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 ]

热片劲评

  • 《妈妈咪呀2》:美国亲情片的审美心理

    张玮莹;

    亲情片是美国电影中长期受到广泛欢迎,并且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亚类型片之一,如巴瑞·莱文森的《雨人》、菲利达·劳埃德的《妈妈咪呀》都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经典之作。在这些亲情片中,电影人与受众共有的审美心理也得以体现出来。欧·帕克执导的《妈妈咪呀2》在剧情上完成了对前作的扩充,也深化了前作的亲情主题。影片之所以得到人们的交口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符合了观众追求非理性、娱乐性和日常性的审美心理。

    2018年24期 No.717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妈妈咪呀2》的审美理想

    张白雪;

    在《妈妈咪呀》上映十年之后,由欧·帕克执导的续集《妈妈咪呀2》也与观众见面。与前作被诟病为寻父的悬念被早早揭开,歌舞场景占据了过多的篇幅不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加入了比前作更为丰富的内容,使得欧·帕克的审美意识,他对美的要求和愿望,也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说明。《妈妈咪呀2》给观众提供了两个丰满的、代表了真善美的女性形象,在理解女性的基础上刻画女性,在肯定美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审美理想。

    2018年24期 No.717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妈妈咪呀2》的戏剧结构分析

    肖琴华;

    根据舞台剧改编而成的《妈妈咪呀》,曾经感动了无数观众。十年后,欧·帕克在没有舞台剧原本的情况下,根据前作剧情拍摄了《妈妈咪呀2》,同样取得了成功。而两部作品在既有情节人物上的前后关联之外,又有着在戏剧结构上的明显区别。《妈妈咪呀2》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戏剧结构,在故事的处理、叙事线索的组织和叙事性音乐段落的设置安排上,颇具匠心。《妈妈咪呀2》在戏剧结构上的自出机杼,是值得肯定的。

    2018年24期 No.717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妈妈咪呀2》:情感音符与观众接受

    吴越;姜萌;

    电影《妈妈咪呀》根据百老汇同名音乐剧——英国剧作家凯瑟琳·约翰逊作品改编而成,十年后,这一IP被改编为了续集《妈妈咪呀2》(2018)。在这部电影中,角色更多,叙事线更为复杂,歌舞的设计也更为丰富,但并未改变的,是电影依然以观众为中心,照顾着观众的情感与审美需求。《妈妈咪呀2》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感动,成功地做到了既充分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又让观众耳目一新,再一次地证明歌舞电影的恒久魅力。

    2018年24期 No.717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电影《妈妈咪呀2》对女性自由的探寻

    赵霞;李敏;

    电影《妈妈咪呀2》将音乐、舞蹈和光影相结合,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借由女主角探寻了女性如何对自我认知,如何面对生活与未来思考,如何寻找自由和真爱。本文从三个方面,即音乐与歌舞元素营造"超时空感"、双线叙事开辟自由的现实、开放的情感关系背后女性对爱与自由的追求,对影片中女性跟随内心、对自由的追寻进行分析,旨在丰富当前多元的文化产业,对女性的自我发展和生活带来思考和启示。

    2018年24期 No.717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4 ]
  • 《妈妈咪呀2》:中美女性文化差异透视

    李慧艳;

    影视作品是不同国家女性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妈妈咪呀2》用双线叙事的方式,串联起了母亲唐娜在约1979年,以及女儿苏菲在约2010年的两段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的人生,这恰恰为我们透视中美女性文化差异提供了两个视角。尽管中美女性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就如同唐娜的塑造让人看到了这种差异的巨大,但随着对女性身体以及意志自由的认同不断深化,就如同苏菲这个角色让人看到的,这种差异又在逐渐缩小。

    2018年24期 No.717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浅析《妈妈咪呀2》中的母女关系

    盛珊;

    《妈妈咪呀2》在前作大热十年后终于登上了大银幕。这部续集在保留了高水准歌舞的基础上,在叙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尤其是对唐娜与苏菲关系的刻画,不仅令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影片的内涵更为深刻。影片的主体部分在平行结构下展现了母女二人的成长历程,让她们彼此映照,最终各自实现了独立自我的追寻,同时女儿对母亲的理解和母亲对女儿的守护都让影片多了一丝温情的力量,也让影片有了超越喜剧片的意涵。

    2018年24期 No.717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妈妈咪呀2》的叙事互动性

    徐爱芳;

    美国歌舞电影以《爵士歌手》《百老汇旋律》等为肇始,在20世纪30到60年代进入辉煌期。歌舞电影一般在叙事上线索清晰,人物关系易于理解,观众无须进行太多思考即可理解剧情。在经历了歌舞片低谷,以及好莱坞开始对"爆米花电影"调整后,如《妈妈咪呀2》等歌舞电影开始强调叙事的互动性,"简单"已不再被视为歌舞电影的标签之一。文章从留白与暗示、非线性叙事、叙事深度三方面,分析《妈妈咪呀2》的叙事互动性。

    2018年24期 No.717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9 ]
  • 《妈妈咪呀2》的叙事策略分析

    张虹;

    2008年的电影《妈妈咪呀》成功将好莱坞歌舞剧以电影方式进行演绎,2018年《妈妈咪呀2》再度沿用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但不同于前作,《妈妈咪呀2》并未拘泥于对歌舞的过度运用,而是更加注重表现电影的叙事性特点,其运用非线性的平行时空叙事模式进行多线程叙事,并巧妙运用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完成影片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精神的呈现,力图做到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2018年24期 No.717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妈妈咪呀2》

    易修政;

    如果说《妈妈咪呀》讲述的是一个亲情故事,那么《妈妈咪呀2》则称得上是一首女性自由的狂想曲。在平行式叙述结构中,唐娜、苏菲母女二人的青年时代展现在观众面前,二人的成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妈妈咪呀2》关注女性的命运,赞美女性的美好,在带给观众艺术美感享受的同时,也给予观众关于女性地位、女性自主、女性的人生价值诉求等问题的思考。可以说,这种思想内蕴与创作策略,是值得肯定与传承的。

    2018年24期 No.71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妈妈咪呀2》女性主题的表达

    杨伟超;陈伟哲;

    《妈妈咪呀2》延续了前作的剧情,并采用双线叙事、时空交错的方式演绎了不同于舞台剧的故事,既完成了续作使命,又带来令人惊喜的"前传",将唐娜和苏菲母女的情感经历恰到好处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前作还是续作,影片都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母女二人热情、乐观、积极、勇敢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观众。文章将从角色、叙事、视听语言三个角度,剖析《妈妈咪呀2》女性主题的表达。

    2018年24期 No.717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妈妈咪呀2》的男性人物塑造

    张婷婷;

    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女性主义倾向的好莱坞电影出现,而歌舞片《妈妈咪呀2》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部电影中,女性人物早已不是哈斯凯尔等人列举的香艳女神、蛇蝎美人和只会自我牺牲的母亲等固化的形象,而是有所成就、自信独立的女性。同时,作为女性的重要互动者与人生伴侣,男性人物也在电影中闪现出光彩,成就着女性的情感体验。他们补充着整个社会文化语境,是电影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8年24期 No.717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电影《妈妈咪呀2》的美学意蕴

    康平平;

    《妈妈咪呀2》讲述了苏菲为了实现母亲唐娜的梦想重新修缮装饰旅馆,并广邀自己和母亲的朋友参加盛大派对的过程,并将唐娜与三位恋人的相遇相知悉数道来。电影摒弃了对唐娜"大逆不道"的交友行为的鞭笞和讨论,反而另辟蹊径,将一首女性自由之歌的铿锵顿挫演绎得绝美至极,亦将爱情的亦苦亦甜和母爱的伟大勇敢刻画得精妙绝伦,伴以电影主创的缓歌曼舞,《妈妈咪呀2》呈现给观众的,除了精彩纷呈的视觉观感,更有意味绵长的美学享受。

    2018年24期 No.717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妈妈咪呀2》的人物创作解读

    邱金凤;

    歌舞场景是以外化人物心理为前提,通过某一空间之下的人物互动,缔结形成新的情感关系,或者是对原有的情感关系进行进一步指认,从而在整体叙事中暗示出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可能。在这种可能的基础上,通过人物的歌舞互动最终到达叙事层面的人物自我确认的主题。

    2018年24期 No.717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陌生化视域下《妈妈咪呀2》的异域美

    杨科;杨玉含;

    "陌生化"是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也可译为"奇特化"。"陌生化"理论主张将原本俗常的事物加以变形、异化,使其具有疏离的陌生化特质,吸引受众的关注,调动受众的感官,产生全新的审美意识。《妈妈咪呀2》中的异域风光与充满间离感的艺术形式,使影片具有"陌生化"的艺术特点,带给观众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文章将从异域空间、情感经历、歌舞形式三个层面,分析陌生化视域下《妈妈咪呀2》的异域之美。

    2018年24期 No.717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浅析《妈妈咪呀2》的喜剧特色

    吕丹;王蕾;

    作为《妈妈咪呀!》的续作,《妈妈咪呀2》采取了与前作截然不同的叙事策略,母亲的爱情与女儿的婚姻,两条时间线交错叠映,将优美而又幽默的爱情轻喜剧演绎得十分精彩。由于《妈妈咪呀2》是一部由音乐剧衍生的电影续作,它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爱情轻喜剧的独特的喜剧特征,具有鲜明的舞台剧、音乐剧特点。本文将从陌生化、通俗化、个性化三个层面,分析《妈妈咪呀2》的喜剧特色。

    2018年24期 No.71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解析《妈妈咪呀2》的艺术风格

    刘锋;

    《妈妈咪呀2》既是前作的承续,更是突破。导演欧·帕克和编剧理查德·柯蒂斯这对擅长轻喜剧和爱情片的能手组合,不但使电影成功跳脱《妈妈咪呀》对音乐剧既定场次的拘囿,还使歌舞场面的编排与调度较第一部更为精致复杂而又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来,这主要得益于非线性叙事手法的应用和去扁平化的立体人物的设计,以及承续前作,以瑞典著名乐队ABBA的歌曲为基础进行歌舞片段的铺排,巧妙地将音乐与光影相结合,从而使观众得以享受一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欢乐。

    2018年24期 No.717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妈妈咪呀2》视听语言解读

    沈燕;

    歌舞电影主要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如今在全球电影市场来看无疑已经呈现出日渐式微之态。欧·帕克执导的《妈妈咪呀2》(2018),让观众再一次领略了歌舞片的风采。作为一部歌舞电影,《妈妈咪呀2》的叙事内容并不复杂,但是电影依然能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情感上的感动以及深刻的思考,这是与其中的视听语言密不可分的。文章从平行蒙太奇与超时空感、画面的高度风格化、隐喻性三方面,分析影片的视听语言。

    2018年24期 No.717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妈妈咪呀2》中的歌舞叙事艺术

    孙丽;

    音乐电影的叙事方法不同于一般商业电影,除了用镜头和空间对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进行暗示以外,还通过大量的人物演唱和舞蹈表现刻画人物的情感关系和命运发展。本文以《妈妈咪呀2》这部电影作为文本例证,综合分析了这部电影的歌舞场景与电影文本情节发展的关系,寻找歌舞场景对于叙事发展的独特作用,力图发现歌舞的叙事功能与音乐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叙事特点。

    2018年24期 No.717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风格·特色

  • 《战狼2》:当代英雄主义的重塑和标扬

    杨勇;

    《战狼2》成功刻画了集体主义背景下中国式战狼——冷锋的英雄形象,彰显了"孤胆英雄、并肩作战、国家支援"叙事模式的魅力。在全面市场化和消费化的"后新时期"语境中,将爱国主义主旋律与超级英雄形象的塑造有机结合,重塑了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同时,影片表现了社会转型格局中,英雄不同以往的新使命、新遭遇、新困惑和新追求,将重大的时代主题真实生动地推到观众的面前,启人深思且耐人寻味。

    2018年24期 No.71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 《一出好戏》:世界尽头的妄想

    刘励;

    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相互对立的,反乌托邦要揭露乌托邦底下的丑陋与邪恶现实,当二者结合,势必碰撞出异常的火花。这种碰撞需要一个舞台,世界尽头就是这个舞台,世界幸存者在此各展本领,演出"一出好戏"。作为荒诞电影与末日灾难电影,《一出好戏》不算出众,但作为优秀演员导演的处女作,《一出好戏》是完整的,是够格的,是具备思考价值的。我们于此讨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实际上讨论本身就是导演最具思考价值的安排。

    2018年24期 No.717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别让我走》: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

    王静;

    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媒介,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不仅是媒介的转换,而且是不同的"语言"系统的转换。电影有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和时空结构,因此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与原著并不是平行的、同质的文本序列。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是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一部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文本。这部小说于2010年被马克·罗曼尼克导演拍摄成同名电影。本文将从密集型改编、文化场域的构建、影像转码来探讨从小说到电影的转换和电影语言的特质。

    2018年24期 No.717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8 ]
  • 论《让子弹飞》对审美距离处理的得与失

    杨文超;

    在电影审美中,审美"距离"就是一种心态,而非尺度、数量的问题。根据美学家布洛的"审美距离"理论,电影《让子弹飞》从审美主体、媒介、审美客体三个方面,用"二律背反"的原则,以历史题材与观众心理的"距离"处理为基础,对审美距离的切入方式做了深入而实际的探讨。但因在审美"距离"与审美主体"参与"剧情关系上处理不当,导致对审美距离的把握失度从而极大地影响了电影的审美效果。

    2018年24期 No.71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电影《血观音》中的女性身体观照

    戴小晴;

    2017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血观音》以棠家三代女性为主角,上演一出华丽而又暗黑的"女性家族史诗",成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女性电影佳作。电影以纯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男权世界里的种种女性身体形态。棠氏家族三代女性参与家族历史,造就了历史语境中的女体神话;而在家族内部,身体规训与身体反抗相互制约,呈现出权力的复杂形态。本文以女性身体为切入口,结合现代身体理论,解析电影中女性身体与家庭伦理、权力、欲望的多重互文关系。

    2018年24期 No.71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探析东方神话在西方世界的呈现——以《卧虎藏龙》的跨文化传播为例

    卫雅娟;

    影片《卧虎藏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之一,其在西方市场中的胜利引起业界诸多讨论。尽管中西文化有着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中西受众也有着不同的审美接受心理,但这部讲述中国武侠江湖故事的电影,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式编码了文本,在西方受众观看解码的同时,呈现出一个神秘绚丽的东方神话。讲述这种神话的呈现方式,解析其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模式,便是笔者要在本文中探讨的问题。

    2018年24期 No.717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3 ]
  • 现实主义视域下的《江湖儿女》

    王丽;

    近年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市场化、商业化的裹挟下被日渐边缘化。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直坚持用影像观照现实,其最新作品《江湖儿女》在现实主义视域下,讲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武侠片、黑帮片的"陌生化"的江湖故事。在这个江湖故事中,影片通过对主人公巧巧和斌哥17年的不同人生经历的叙述,呈现了时间对主人公命运的雕琢,进而让观众感受到时代变革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2018年24期 No.717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解读《李茶的姑妈》的剧作困境

    张翼;

    开心麻花团队出品的《李茶的姑妈》在2018年国庆档上映后,并没有像该团队之前的作品那样取得骄人的票房成绩,在口碑上也不尽如人意。有人将这一切归咎于贸然起用新人的原因。剧本乃一剧之根本,剧作上的问题才应该是票房失利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拟从缺乏技巧的叙事、没有共情的人物、失去依存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该片剧作上的问题,以期从剧作方面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为国产喜剧电影创作吸取经验教训。

    2018年24期 No.717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3 ]

环球纵横

  • 《传奇的诞生》二重奏叙事分析

    张晓庆;

    电影《传奇的诞生》根据一代球王贝利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他从贫民窟擦鞋童逆袭成为国际足球巨星的传奇人生。影片在中国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飙升,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为,作为体育类电影,影片之所以取得成功,乃是突破了励志的窠臼,巧妙地融合了自我实现和家国梦想双重奏的叙事模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抉择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家国情怀的致敬,该叙事模式对我国体育电影制作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8年24期 No.717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美国队长》系列电影的双重英雄奇观

    朱淑娟;

    《美国队长》系列是当前漫威电影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格斯因这一系列而将受众扩展到漫画读者之外,成为全球超级英雄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而漫威宇宙也借由美国队长这一角色而得以在如《复仇者联盟》等一系列电影中建立起更为复杂、精彩的交叉情节。可以说,漫威电影是超级英雄电影的代表,是美国好莱坞近年来风靡一时的英雄奇观的缔造者,而《美国队长》系列正为我们剖析这种英雄奇观提供了合适的范例。

    2018年24期 No.717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复仇者联盟》与超级英雄电影语言系统

    林立娜;

    电影也是一种通信方式,电影人和观众就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二者顺畅、愉快的交流过程,是电影获得高度评价与票房回馈的前提之一。电影人在创作中,遵照不同的范式构建起电影语言系统,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问世过程中,超级英雄的语言系统被漫威规则化,在其建立的视觉符号、段落表达以及映射的精神文化等方面,都独特且为观众所认可,俨然成为这一类型片的标杆。《复仇者联盟》是我们研究超英电影语言的适合范例。

    2018年24期 No.717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1 ]
  • 《碟中谍6》的叙事模式与人性表达

    耿猛;

    从1996年开始,"碟中谍"已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谍战电影IP。作为该系列的第六部作品,《碟中谍6:全面瓦解》不仅延续了前五部的良好口碑,而且成功建立起一套完全以动作、特技场面、两性关系等推进叙事的情节模式,让谍战电影焕发出新鲜感和活力。强调观众深度体验构成的身体叙事成为全片主线,四位女性角色联合登场、伊桑"超级英雄"化,以及其面临的道德困境都成为该片叙事模式中最大的亮点。本文将围绕以上三点展开,对《碟中谍6》进行解读。

    2018年24期 No.717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励志电影《奇迹男孩》的成长主题延拓

    韩林耕;

    成长主题电影是好莱坞电影中的重要类型片之一,对于解释并传播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成长主题电影通常作为家庭类电影的分支出现,集体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同时出现。励志电影《奇迹男孩》同样是一部诠释成长主题的作品,但是影片并未单一地表现男孩奥吉的成长过程,而是展开了围绕在他周围的家人与朋友的集体成长。该片相较于以往同类影片对成长主题的延展,代表了好莱坞电影的新发展,也反映出当今美国社会文化多元融合的现状。

    2018年24期 No.717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信笺故事》的身份记忆与话语权力

    杭宏;

    《信笺故事》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反思未成年人受侵犯的电影,打破了此类主题电影的模式,它诉诸个体记忆追溯与身份重构,揭示成年世界对未成年人的话语权力和规训作用,进而反思美国20世纪70年代狂热的嬉皮士运动对未成年人带来的伤害。本文采用新历史主义理论以及福柯微观权力话语分析对影片主角的记忆重塑与身份重构、教练对未成年主角的价值灌输与主体规训,最终阐释影片对于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反思。

    2018年24期 No.717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终结者》的暴力文化符号解读

    魏萍;

    大量科幻电影中都蕴含了暴力文化,尤其是在暴力美学大行其道的文化语境中,以科技的外衣来包装暴力更是一种常见的行为。而如果我们回溯詹姆斯·卡梅隆的两部《终结者》,或是将其与并非卡梅隆执导的《终结者》第三、四、五部对比就不难发现,卡梅隆精心设置了电影中的暴力符号,并使其具有美感和十足张力,但是暴力从来就不是卡梅隆电影叙事的焦点。暴力没有削弱叙事目的,也没有弱化卡梅隆寄寓在电影中的道德教化。

    2018年24期 No.717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电影剧本

  • 地下城市

    孟宪满;

    <正>1.原苏联滨海省边境村屯晨冰雪消融。一年一度的耶稣复活节来临了。一小队身穿节日盛装的男女俄民,有的拉着小手风琴,有的弹着三角琴,有的边走边跳,载歌载舞,走街串户。"贺力斯多斯(耶稣复活了)!瓦斯克列西瓦依西建诺(确实复活了)!"喊完这句话,大家与对面的人拥抱互吻3次。孩子们则每人手拿涂着各种颜色的彩蛋,与相邻的小伙伴手中的彩蛋对碰。

    2018年24期 No.717 15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寻人启示

    王飞翔;

    <正>序幕苏野站在昏暗的房间里。小山坐在沙发上,双手捧着一只透明的杯子,杯中仅余不多的水。他把杯子放到桌上,起身走到苏野身边,看了他两眼,伸手拉开窗帘,房间顿时明亮了许多。苏野看向窗外,又去把窗帘拉上。小山看了一眼苏野:"这么说……你能确定你妹妹失踪了?"苏野伸手向后抚了下头发:"我不知道。"他看向小山,从口袋里掏出手机,颤抖着递去,"所以,我想请你以私人身份帮我查查我妹妹现在到底

    2018年24期 No.717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腊月二十三

    王笃雨;

    <正>1.医院门口日从医院门口走出一个看着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他头发花白,清瘦。手里提着一个大纸袋。2.车内日男人背靠在座位上,从大纸袋里抽出一张纸,是一份临床检验报告,望着报告,男人仿佛一只泄气的气球。从检验报告上可以知道他的名字叫傅伟亮。这时候,傅伟亮的手机响了。他把检验报告放在了副驾驶座上。傅伟亮接听电话。电话另一端传来:爸爸,我和璐璐登记了!字幕显示电影名称:《腊月二十

    2018年24期 No.717 175-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寻亲记

    李学文;

    <正>序幕深夜。窗前灯下,成文坐在写字台前准备下笔,蓦然,祖孙之间的谈话展现眼前。(闪回)奶奶:"故事讲完了,讲得不好听,让孙儿见笑啦!"成文:"好听极了,好像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好像是一支高亢动听的歌,又好像是一部起伏跌宕的电视剧,太精彩、太迷人了!孙儿获益匪浅!"奶奶:"不管好不好听,奶奶讲都讲了,目的想寻找当年救我何花妹的向队长。在我有生之年,能见上他一面,才能含笑九泉。孙儿一定要完成

    2018年24期 No.717 18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下载本期数据